-
時間:
2023/09/26
-
來源:
多彩貴州網
多彩貴州網訊 (本網記者 李思瑾 吳蔚) 9月25日,記者從貴陽市南明區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獲悉,南明區曹狀元街區首期將于9月28日面向市民開放。

南明區曹狀元街區的改造進入收尾階段
曹狀元街原名常平倉,已有300多年歷史。清康熙四十二年(1703年),時年20歲的貴州福泉人曹維城獲癸未科武舉殿試進士第一名,成為貴州歷史上唯一的武狀元?滴跛氖(1704年),曹維城在貴陽常平倉附近建狀元府,常平倉之名被人忘記,俗稱狀元巷之名逐漸響亮起來。
時至近代,貴州富商“南百萬”戴蘊珊在曹狀元街68號所建私宅“戴公館”,為當時進步人士和地下黨提供庇護。毗鄰戴公館的護國路、南橫街也留存了諸多歷史印記:護國戰爭中貴州的王伯群、王文華、任可澄、袁祖銘等進步人士都曾在護國路一帶居;南橫街則是改革開放以來貴陽人奮斗的出發地。

改造后的曹狀元街區將有諸多本地文化輸出
2022年11月,南明區曹狀元街區城市更新項目正式進場施工,堅持“留、改、拆、建”并舉,結合群眾改造意愿訴求,以文脈挖掘為魂,片區改造、單元聯動、“四改”融合的思路確定改造方案。
項目包含17個老舊院落約14萬平方米的升級改造及打造曹狀元街、南橫街、下護國路三條特色街區等。街區在街道、布景等方面主打“新舊融合”,狀元樓、狀元雅集、狀元閣、狀元坊等區域,皆采用了樓臺亭閣的古風設計。
此外,南明區城垣步道文化綠道(示范段)也將同步開放。

南明區城垣步道文化綠道夜景
南明區城垣步道文化綠道以南明河為依托,西至解放橋,東至團坡橋,單向全長5.12公里,雙向全長10.24公里。截至目前,已完成河濱公園后門至人民大橋段沿河兩岸步道98%的改造提升工作,完成都司路人民大道橋至依水麗都區域的老城垣步道遺址示范段90%的改造提升工作。

南明區城垣步道文化綠道以南明河為依托
項目建成后,將與周邊商圈及甲秀樓、南橫街、黔明古寺、筑城廣場、河濱公園等景區形成有效聯動,并將帶動升級濱河沿岸公共設施和娛樂消費,有力推動夜間文旅消費和文旅商產業融合發展。
視頻由南明區融媒體中心提供
一審:羅亞楠 邵夢洋
二審:李柏杉 袁小娟
三審:李 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