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時間:
2023/09/27
-
來源:
多彩貴州網
多彩貴州網訊(本網記者 聶洪艷)正在崇山峻嶺之中建設的貴平高速,設計全長174.018公里,橋梁119座,40米以上的高墩在全線相當普遍。面對貴州復雜的地形地貌,建設團隊選擇創新技術工藝,主動淘汰傳統的翻模工藝,積極推行高墩液壓爬模施工,為項目建設“加力助跑”。

一座大橋,如果最底部的承臺相當于“腳”,高聳的墩柱就是“腿”,支撐著上方平坦的橋面。9月底,在貴平高速T3項目施工現場,正在建設中的洗馬大橋高墩排排拔地而起,身材越發“高挑”過人。
在橋梁建設中,橋墩進行混凝土澆筑時,先要在橋墩的鋼筋外面安裝模板,一般是人工配合吊車一模一模完成。橋墩高了,施工難度就相應增加,安全風險也會隨之增大。

“我們標段有20座橋梁,40米以上的高墩就有近200根,最高墩為73.37米。如果采用傳統的翻模施工工藝,不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,人工配合高空頻繁安拆、吊裝模板產生的安全風險也就增大!辟F平高速T3項目部負責人謝欽建告訴記者,為更好更快更高效更安全完成橋梁高墩施工,團隊認真分析總結經驗,積極創新采取液壓爬模、頂推工藝工法,讓橋墩模板“自動爬高”,減少了人工和吊車配合及頻繁安拆及吊裝的安全風險。
據介紹,液壓爬模動力來源是本身自帶的液壓頂升系統,讓橋墩模板自動升高,然后澆筑混凝土。相對于4天左右需完成施工1模的傳統翻模,這種頂升模實現了3天完成施工一模,每模4.5米循環,且無需任何預埋件等一次性消耗部件,只需在墩柱上預設承重孔即可,大大節約了成本,提高了工效。

從高空俯瞰橋墩,藍色的液壓爬模圍繞墩身形成一圈封閉的作業平臺,猶如“金鐘罩”般保證了工人高空作業安全性。每個橋墩作業平臺從上到下共計6層,上下相互聯通,方便各層往來,即避免了高空墜落等安全隱患,又提高了施工效率。
謝欽建介紹,隨著大橋墩柱的節節升高,爬模成為施工的關鍵平臺,只有保證安全、規范,才能順利推進項目施工。
自項目開工以來,短短幾個月的時間,洗馬大橋墩柱實現了從無到有、不斷延伸,由矮變高、不!跋蛏仙L”。截至目前,大橋樁基已完成94.37%,167根墩柱已完成53.53%。
一審:聶洪艷
二審:李莉丹
三審:段 洪